top of page

Q:講解一下你的發想過程?

在勞力漸被取代的時代,我預測未來人類唯一可以生產出來的東西只剩下新的訊息,訊息如何彰顯它的價值就一定需要溝通。藝術家在做作品其實就是一種溝通的行動,我們嘗試著將自己的想法,或是我們自己的感覺放置在作品裡面,透過作品去做傳達,它跟一般口說的溝通不一樣就在於:作品必須用其他的身體感官去感受分析,比方說像視覺、嗅覺、觸覺,有些是行為的,有些甚至是要去觸碰的,它必須用很多的感覺去建立起作者所想傳達的訊息。很好玩的是它有非常大的空間,每個人看到一樣的東西都有不一樣的理解,因為它已不再是文字了。但每個創作者依舊希望作品可以很精準地傳達,之後的溝通都會變得非常的容易。
後來我將我認為如何做溝通這件事情給呈現出來,就像我作品概念裡所講的,所有的字跟詞被拿來做溝通的話都會變成是一種形容詞的存在,例如我說:你今天看起來很歐巴馬,歐巴馬其實是一個人,但當我把他放到溝通的狀態下他就會變成是一個形容詞,歐巴馬可以被分解出很多所隱含的象徵,也許是你今天膚色看起來很黑;或是你有一種歐巴馬式的幽默;也可能是你今天看起來很忙很累,像一個美國總統,他的背後其實有非常多的線索。
我最主要的概念是說:一個形容詞背後可能會有很多的概念可以去拆解,但拆解到最後都會有一個很基礎的東西在,如果我將這些最基礎的東西,重新拼湊建立起你在講的事情,就會變得非常清楚。我覺得人應該先去理解,先讓所有詞彙的可能性都先打開來,這樣我們在溝通上就有更多東西可以去做運用,去做更為精準的溝通。

Q:在展成那天你會怎麼呈現你的作品呢?

我會做成一本書,裡面有班上每個人的作品跟他們為自己作品所挑的照片,照片下面會有一列詞彙,這些詞彙會建構出一個很明確的概念,也許是一樣東西或者是一種感覺。然後這本書會放在入口服務台上我們系刊的旁邊,我會擔任導覽員的角色,以我的方式帶領觀者來看這個展覽。

​〔了〕

關於概念如何被文字傳遞。當一句話被產出時,勢必會產出一個主體,一開始這個主體是空白的,必須透過其他詞彙將其雕塑成它該具有的形象。但在賦予它形象的這個過程,我們就必須消弭掉每個人在詞彙上認知的差異。

   

話語在構成時,除了主詞給予主體外,其他辭彙都是附加在其身上的「形容」,而世界上所有字詞都是被基礎形容詞所建構出來,就如同物質中的結構是被元素所構成一樣,透過化學結構式的應用,即便是新的物質都能透過此表達方式被直接的分析理解。而基礎形容詞就是話語中的元素,它直接建立在人的感官上,並無法再利用其他的詞彙分析解釋,也因為其是對於感覺最直接的定義也是最頻繁的應用,所以在理解上較沒有認知差異的空間出現。

   

在溝通中,所有的字詞彙將沒有主體性存在,它們將成為素材,進入發話者建立的主體的結構中塑型,接著被接收者分析,理解。

章 皓 Chang  Hao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