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 丹 柔 Hsu Dan Jou
Q:請說明作品的發想過程?
我的創作發想是由自身經驗衍生而來,這件作品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回憶。當一方強勢一方弱勢時該如何相處?我本身不喜歡起衝突,因為有一些話說出口會造成麻煩,所以覺得自己吃點虧就算了,可是這些事情累積久了反而會成為自己的負擔。以前的我太膽小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發聲,現在的我設想著如果再重來一遍我應該要怎麼做。
Q:這件作品跟以前的作品比起來有著什麼樣的差異?
以前的作品比較偏向抒發自己被壓抑的情感,作品的調性偏黑暗並且是個人的;這次畢展變成比較主動去提出問題,並且用我想要的方式去訴說這件事。
Q:這次的作品帶給你什麼新挑戰?
以前的作品都是很具象、符號式的,現在這件比較結構跟抽象,所以我必須謹慎思考才能繼續做下一步,後來老師建議我別想太多,想到什麼就先試試看再說,不成功的話可以再重來。原本我想將水轉印紙轉印在黃銅上面,試了之後發現效果不好,後來換成鐵絲網效果蠻特別的,不知道是否有人這樣試過,算是一個新發現吧。
〔__是誰?〕
支架、招牌,很明確的在討論被定位的問題。人從誕生在世上的那一刻起便背負了自己的名字與其背後的期許,之後隨著成長逐漸社會化,每個個體開始透過與他人的互動經驗或已知的資料來建構自己,不論這些資料真實與否。若單單只靠標籤式的隻字片語來定位自我,將會讓每個人的獨特性消失,只剩下文字排列組合的結果。但偏偏現代人已無法從人群的目光中脫離。
為了讓他人理解就只能使自己消失?甚至偽裝自己得以生存?在作品中我想傳達出外顯的我與真正內心自我的糾結。利用影像重疊的方式,試圖讓觀者察覺在微笑的表像之下還隱藏著其他事實;是否常常只見表象就捕風捉影?
雖然想堅決地反抗這樣沒了自我的自己,但我放棄自我宣示,選擇反問了觀者「我是誰?」,讓觀眾自由地對我定義、歸類,這部份的矛盾也反映出我長久以來不斷思考的問題:人的存在定義問題該如何被解決?至於答案就等待觀者自行填充。